3月15日,隨著一座座儲氣庫供氣閥門陸續(xù)關閉,今年的供暖季平穩(wěn)度過。
這當中,我國天然氣儲氣庫建設的技術突破功不可沒。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首席專家鄭得文介紹,地下儲氣庫是天然氣上、中、下游產業(yè)產供儲銷體系中的關鍵一環(huán),其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飯碗”作用至關重要。
2017年,我國北方部分地區(qū)一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暴露出我國在天然氣生產、供應、儲備、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存在一些不足。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強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隨后,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要求供氣企業(yè)有不低于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天然氣大發(fā)展勢頭強勁,儲氣能力不足仍是制約我國天然氣業(yè)務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的瓶頸。”鄭得文說。
同時,復雜的地質條件讓我國儲氣庫建設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zhàn)。“國外儲氣庫經過百余年發(fā)展,類型多樣、體系完備,為國內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鄭得文說,但國外以淺層簡單構造、中高滲儲層為主的儲氣庫建設與運行技術,難以解決中國復雜深層儲氣庫建庫的關鍵難題。
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馬新華教授領銜的團隊,向這一難題發(fā)起攻關。面對中國復雜斷塊、中低滲近枯竭氣藏建庫的世界級難題,經過近30年科技攻關,該團隊形成了四大特色建庫配套綜合技術。一是創(chuàng)新形成了復雜斷塊氣藏儲氣庫動態(tài)密封、高速注采滲流等建庫關鍵理論與方法,創(chuàng)造了埋藏最深、運行壓力最高、井底壓差最大等建庫世界紀錄。二是枯竭氣藏儲氣庫超低壓地層鉆井堵漏、交變載荷防裂隙固井、交變工況注采管柱設計等技術基本成熟,支撐了國內氣藏儲氣庫的大規(guī)模建設。三是研制高壓大排量往復式注氣壓縮機組,打破進口壟斷。四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體系,研制井下泄漏檢測、注采管柱氦氣密封檢測等安全檢測裝備,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一批技術、裝備、產品與軟件,支撐建成了中國石油24座儲氣庫。
鄭得文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確定了加快地下儲庫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根據需求中石油新建儲氣庫調峰能力逾百億方,也就是說,要用5年時間完成前20年新建調峰能力總和,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中國石油地下儲氣庫技術攻關向新的建庫需求與“卡脖子”技術開展新一輪攻關,針對一系列科學、技術、工程等問題,設置了“復雜儲氣庫地質密封性評價與庫容高效利用技術研究”等6項共性研究課題和“復雜斷塊高質量儲氣建設”等5項示范工程,勠力實現儲氣庫建設技術攻關新突破。
中國石油地下儲氣庫技術攻關團隊牽頭申報“國家能源地下儲氣庫研發(fā)中心”的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據介紹,國家能源地下儲氣庫研發(fā)中心批準成立后,將著力打造我國儲氣庫原創(chuàng)技術研發(fā)策源地,在保障國內天然氣安全平穩(wěn)供應、以科技支撐快速推進公司儲氣能力建設、解決公司復雜儲氣庫重大生產難題以及實現資源整合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發(fā)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將為實現國家‘2025年全國集約儲氣能力達550—600億方,2030年達到600—700億方,2035年達到700—800億方’的目標作出重要貢獻。”鄭得文說。(記者 操秀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