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回望過往歷程,一個物件就是一段崢嶸歲月;眺望前方征途,一家展館就是一座精神寶庫。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開展了“百年崢嶸 初心見證”中央企業(yè)紅色資源網絡展覽活動,共精選中央企業(yè)紅色展館100個,首批推出50個。中國華電所屬石龍壩水電博物館和江蘇華電戚墅堰發(fā)電有限公司紅色教育基地入選首批中央企業(yè)紅色資源網絡展覽。
石龍壩水電博物館。石龍壩水電站是中國第一座水力發(fā)電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qū)??隗氪ㄉ嫌?,距省城昆明42公里,占地面積213畝。1908年(清光緒34年)籌建,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8月開工建設,1912年(民國元年)5月建成投產。石龍壩電站歷經了清朝、民國、新中國、改革開放等多個歷史時期,運行至今,111年的機組仍然能夠發(fā)電,被譽為活著的“水電博物館”。建站百余年,如今石龍壩電廠已形成了集“文物、教學、旅游、發(fā)電”為一體的綜合型電站,同時成為了黨史革命史學習教育、品牌文化傳播、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1997年被云南省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國家能源局授予“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稱號。2017年被中宣部紅色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并被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命名為“紅色教育基地”。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100個中國工業(yè)遺產保護名錄之一,2018年12月被國家工信部命名列為“國家工業(yè)遺產”,2021年6月被國務院國資委命名為首批100個中央企業(y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石龍壩水電站現已形成了集水電博物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國家工業(yè)遺產旅游基地和研學實踐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電站,是一部珍貴的“教科書”。石龍壩水電博物館共有4個發(fā)電車間和8臺發(fā)電機組(1臺正在復建中)、科普教育展廳1個、綜合室內展館4個(規(guī)劃建成8個),紅色展廳10個,展廳面積3100余平方米,室外面積23000余平方米。其中有徐霞客地標2處,中式辦公樓古建筑群(三進四合院跑馬轉角樓)1幢,1914年刻立的《功建名垂》碑、《永垂不朽》碑、《用實核名》碑;重溫入黨誓詞場地1處、黨旗墻1面、“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紀念碑1座、“中國第一座水電站”命名石1個、炮樓2座、革命遺址1處、烈士紀念碑1座、衣冠冢1處。
江蘇華電戚墅堰發(fā)電有限公司紅色教育基地。2018年,為更好地傳承弘揚戚電百年紅色基因,戚電公司在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點建設了紅色教育基地,主要建筑有主、輔兩座展館。主館建筑面積約1000平米,輔館約900平米,館內以黨的領導為主線,以“傳承紅色、實業(yè)報國、現代化求索”為要素,以創(chuàng)建江蘇省電力系統(tǒng)第一個黨支部的革命烈士王壽生“愛國奮斗”的革命精神為指引,以“星星之火”“風雷激蕩”“高擎鐵錘”“革故鼎新”“繼往開來”五個展廳為主要展示篇章,采用聲光電、雕塑、油畫、圖文等豐富的表現形式,展示了解放前在戚電任職的名人先賢事跡。館內收藏展示了企業(yè)早期共產黨員、五四時期新文學作家孫夢雷創(chuàng)作的《英蘭的一生》小說、1929年企業(yè)第一次擴建發(fā)行的公債券、1933年戚電工人抵制日貨的石凳、1949年10月30日記載有戚電反轟炸搶修報道的《蘇南日報》和反轟炸搶修表彰錦旗、1958年1月31日記載有戚電改革獎勵制度報道的《人民日報》等歷史實物。戚墅堰紅色教育基地受到了各方廣泛關注,2018年投用至今,共接待各類參觀調研近7000人次。吸引了多家媒體采訪報道,還與“學習強國”平臺聯合開展了“學習打卡我來了―走進紅館、尋找初心”活動,成為地方和行業(yè)系統(tǒng)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門展館。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學習黨史和互動交流的優(yōu)秀陣地。一直以來,中國華電致力于充分發(fā)掘、用好紅色資源,用實物展示、視頻展播、圖片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講好講活華電故事,生動傳播紅色文化,讓沉淀于中央企業(yè)的紅色資源“活起來”,讓黨史學習教育“熱起來”,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
識別上方二維碼
參觀“中央企業(yè)紅色資源”
識別上方二維碼
《一座百年水電站珍藏著“愛國主義、實業(yè)報國 、敢為人先、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初心使命》
識別上方二維碼
《追尋〈毛澤東文集〉里的百年戚電“初心印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