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北京國際車展正在火熱上演,其中如日中天的新能源汽車成為絕對看點。統計顯示,本次此次展出的新能源車型數量達到147輛,相比2015年上海車展上的103輛,增長超四成,占到總參展車輛的12%,足見大汽車廠商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重視。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星星之火正越來越呈現可以燎原之勢,雖然目前消費者還是首選燃油車,但不可否認,純電動汽車一定是未來中國汽車發(fā)展的大勢所趨。畢竟,從國家戰(zhàn)略的宏觀緯度看,未來我國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保護壓力日益加大,按目前電力工業(yè)整體情況,2015年全國電力供需繼續(xù)總體寬松,東北和西北區(qū)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較多,華東、華中和南方區(qū)域電力供需平衡,各區(qū)域內均有部分省份電力供應能力有盈余,華北區(qū)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qū)偏緊??梢?,大力發(fā)展純電動汽車,是國家在下的一盤大棋,對于錯峰用電和逐步電力去產能、環(huán)保升級的工作能形成良好的互補,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
蓬勃發(fā)展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和補貼,這把“雙刃劍”導致個別車企過于浮躁,部分匆匆上馬的產品,在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安全性等方面都不如人意。如果這種不良的口碑蔓延,甚至可能阻礙電動汽車的發(fā)展。
因此,車透君認為,只有那些扎扎實實做研發(fā)的,才是未來電動汽車發(fā)展的中流砥柱。這類例子,在國外如特斯拉,在國內則例如今天車透君想介紹的騰勢。
在北京車展上,就在特斯拉展臺的旁邊,有著德國血統的騰勢純電動汽車發(fā)布了“新動生活解決方案”,從產品體驗、使用、充電、服務四個方面解決用戶的顧慮。仔細揣摩這個方案的話,發(fā)現騰勢不愧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和新能源翹楚比亞迪強強聯手打造的品牌,其放出的四大高招,直擊消費者使用電動汽車的“痛點”。
騰勢“新動生活解決方案”第一招就是針對用戶的“遠途旅行需求”,利用自身母公司的優(yōu)勢,提出了一個非常務實的解決方案:奔馳代步車。
4月25日起,新購騰勢車主可在購車日起一年內享受以低折扣優(yōu)惠申請奔馳代步車的服務,滿足騰勢車主偶爾的長途旅行需要。對于車主來說,一不用再糾結于出遠門無車可開,二是可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到高品質的出行服務。在目前跨省際充電樁還有待普及的條件下,騰勢的這種貼心代步方案,無疑精準地解決了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最大后顧之憂。
說到充電難,騰勢“新動生活解決方案”的第二招就喊出“便捷充電”。騰勢已于2015年底在全國完成61站135個充電樁建設,計劃今年底前在全國建成650個公共充電樁。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針對目前市面上第三方公共充電樁的可用性及安全性進行測試,并對各大主流充電樁生產商的充電樁進行認證。通過認證后的充電樁還將會出現在騰勢公共充電地圖上,方便車主及消費者使用。這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舉措,因為對騰勢而言,與國家充電標準的兼容,讓其可使用幾乎每一個按國家標準建設的充電樁,但為了更準確地確保消費者能實際使用,這種負責任地認證工作,是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去思考。除此之外,騰勢還會為每位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安裝服務與家庭充電解決方案,并進行量身定制安裝服務。消費者可選擇隨車充、3.3KW、10KW以及20KW充電樁等不同充電設備為騰勢純電動汽車進行充電,最快不到3小時就能充滿整車電量。
將來不僅可更便捷地在家充電,還可以按圖索驥地在公共區(qū)域充電,這樣的話,在城市中使用電動汽車,無疑會方便很多。
騰勢提高用戶體驗的第三大抓手是提高智能化體驗。騰勢純電動汽車為車主打造的專屬APP將具備遠程空調控制、遠程充電控制、智能查看車輛狀態(tài)等多重智能操控服務,還可以實現一鍵尋車,避免車主在大型停車場找不到汽車的尷尬。
而鑒于售后服務也是純電動汽車消費者的一大顧慮,深刻洞悉消費心理的騰勢純電動汽車也針對性地放出了第四個大招。針對所有騰勢車主實行整車3年或12萬公里保修服務、動力電池8年或15萬公里保修服務,以高于國家標準的維修保養(yǎng)條例為消費者提供無憂的售后保障服務。同時還聯合全球著名的安聯救援聯手,為車主提供在中國大陸境內全覆蓋的道路救援服務。
除了上述四招之外,車透君還發(fā)現,騰勢還站在行業(yè)先行者的角度,為電動車的普及和體驗,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例如,它已加入多個分時租賃項目,包括由戴姆勒集團推出針對企業(yè)和園區(qū)的綠色共享出行服務Car2Share隨心開等項目;騰勢還將向消費者推出“先租后買”優(yōu)享購車計劃,消費者可先以租車的方式體驗騰勢,在約定的租賃時間內完成購買,則租車費用減免。這一模式將在一線城市全面推廣。
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本著“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原則,騰勢重視基于消費者層面的研發(fā),比高調的概念發(fā)布,更樸實動人。工信部長苗圩曾說,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超過70萬輛,比2015年翻一番。但在量的爆發(fā)背景下,質的高端突破也許更具標桿意義。或許高端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僅占全部銷量的1%,但中國新能能源汽車市場很是需要這種“正本清源”的探路者。畢竟,誰能摘下寶塔尖上的明珠,誰才更有希望引領行業(y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