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一出生,看到的便是“光”。從那時開始,“光”便伴隨人的一生。
水電九局有這樣一群“追光者”,他們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向著“光”奔跑、跳躍,給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迤那鎮(zhèn)青山村帶去一份特殊的禮物——威寧縣迤那水塘50兆瓦農業(yè)光伏電站。
如今,威寧農業(yè)光伏電站安全穩(wěn)定運行一年多了,這群黑黝黝的“追光者”,依然向著“光”那方,不忘初心,砥礪前進!
接下這沉甸甸的軍令狀
2019年8月底,水電九局中標威寧縣迤那水塘50兆瓦農業(yè)光伏電站項目。工程開工在即,項目部邀請五家施工隊伍勘察現(xiàn)場,在了解到工期緊、資源投入大、施工條件差、電力項目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等難點后,這五家施工隊伍紛紛表示無法參與到項目建設中。
在這種情況下,水電九局最終決定采用內部承包形式組織項目施工。多位項目施工管理人員立下軍令狀,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務、不能實現(xiàn)盈利,自愿放棄一切績效獎勵。整個項目部開始了背水一戰(zhàn)。
工程按計劃開工了,但是由于班組人員剛進入新能源光伏項目,對光伏電站項目施工工藝不熟悉,缺乏施工經驗,加之土地不集中,呈塊狀交付,給統(tǒng)籌施工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施工進展被大幅度拖慢。為了高效推進項目,項目部通過多次與班組長溝通,提振士氣,并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到其他光伏項目考察學習,改變施工工藝、加強質量管控,從而逐項化解問題。
為了提高施工效率,項目采取“放一個點、就鉆一個孔”的方法作業(yè)。在工地上常可以看到鉆機追著放點人員后面奔走的場景。在項目高峰期,鉆機班組投入11臺鉆機,5個地塊都有鉆機在鉆孔,每天要放1000個點,鉆1000個孔,澆筑1000根樁。由于威寧縣海拔2200米,紫外線特別強,項目部每個人都被曬得黝黑,因此,常被家人打趣每次見面都是眼前一“黑”。
離鄉(xiāng)的年輕人慕名歸來
在項目沒有動工之前,威寧縣迤鎮(zhèn)青山村那有著大面積的荒山,亂石林立、荒草從生、枯樹搖曳,有著遠離煙火氣的寂寥。留守村里的,只有熱愛這片土地的老人,年輕人大多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
項目開工之后,用工需求增加,在建設高峰期,參與建設人員高達320余人,并且采取就近招聘人員,帶動當地就業(yè)、發(fā)展。項目建成后,每年也需要大量維護人員,對項目進行定期維護。
“在家就可以安心賺錢,肯定還是回家好”,一個本地工人開心地說道。項目提供的工作崗位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寧靜的村莊又熱鬧了起來。
項目部對農民工進行嚴格管理,做到每個進場農民工都進行實名登記,人人進場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才簽訂勞務合同,并且農民工工資全部造冊,由公司代發(fā)工資,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項目部為保證農民工工資順利發(fā)放,和威寧縣建設銀行進行多次溝通聯(lián)系,邀請威寧縣建設銀行到項目現(xiàn)場為農民工錯峰辦理銀行卡,提高了公司工資上卡效率,當地的農民工對此贊不絕口。
多措并舉實現(xiàn)提質增效
“都說這個項目很難,但這項目還沒有完工,一切都沒有蓋棺定論,我們的管理人員要通過合理的安排,務必實現(xiàn)盈利?!表椖坎慷啻握匍_思想教育會,統(tǒng)一了全體干部職工的思想。
思想統(tǒng)一后,項目部通過多舉措實現(xiàn)體質增效:通過合理調配以及就近招工降低了用工成本;對周邊供應點進行摸排,貨比三家,擇優(yōu)選購材料降低采購成本;利用當地周邊閑置的設備,節(jié)約設備進出場費,采用分時、分段進行租賃,降低租賃成本;采用新材料、新工藝,節(jié)約相關投入成本。
就拿混凝土澆筑采用鋼模板來說,原來計劃需要投入15萬左右,項目部使用塑料波紋管簡單制作替代鋼模,既方便于安裝拆卸,又能保證施工質量,費用也低至4.5萬元,僅這一項就節(jié)省費用10余萬元。最后,通過對材料消耗的嚴格計算,根據施工進度進料,分塊堆放,控制二次轉運量及損耗量,從而減少料消耗成本。
根據迤那水塘農業(yè)光伏項目最終結算數據顯示,該項目通過多舉措實現(xiàn)提質增效,達成了盈利的目標,兌現(xiàn)了曾經許下的錚錚誓言。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關鍵詞是鄉(xiāng)村振興。這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進入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的新階段,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水電九局積極履行央企責任,積極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一個個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建設者,化身為“追光者”,為鄉(xiāng)村建設帶來更光明的未來。
銀裝素裹的農業(yè)光伏電站工程
評論